一、前言:性能续航双双升级 你想玩掌间潮
2020年,三星推出了第二款具有垂直折叠屏幕和复古翻盖设计的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lip,定位时尚折叠手机,以一手掌握,小巧精致为主,便携性与功能性真正融合。
经过近三年的演变,三星Galaxy Z Flip第四代系列,新一代三星Galaxy Z Fold从设计、体验到图像的全面升级,再次掀起了折叠屏的新潮流。
作为三星新一代折叠旗舰手机,Galaxy Z Fold4主要有以下特点:
1、隐形铰链 多角度旋停设计
这一代三星Galaxy Z Flip4采用三星祖传隐形折叠铰链设计,折叠后手机最薄的部分只有15.9mm,展开后只有6.9毫米。
与前代相比,相同的6.7英寸屏幕被容纳在较小的机身中。手机的握感和操控性对女性用户的提升更为显著,重量控制在187g,拿在手里不会觉得太重。
与前代相比,相同的6.7英寸屏幕被容纳在较小的机身中。手机的握感和操控性对女性用户的提升更为显著,重量控制在187g,拿在手里不会觉得太重。
同时,这个屏幕还支持多角度旋转,拍照时可以发挥更多的创意,看电影追剧更舒服。
2、骁龙8 移动平台 性能功耗可兼得
基于台积电4nm骁龙8 移动平台,熟悉移动平台,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与前代搭载的三星5相比,nm除了台积电更先进的工艺外,骁龙888的综合性能提高了近40%GPU首次加入了Adreno图像运动引擎,VRS Pro可变分辨率渲染技术在不降低实际游戏画质的同时有效降低GPU工作负载。
因此GPU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更大的电池 续航提升
三星Galaxy Z Flip终于升级了电池,3700mAh前代的容量和3400mAh相比之下,虽然它看起来没有那么大的改进,但我们应该知道,智能手机的内部空间可以说是一寸土地和一寸黄金,尤其是折叠屏幕手机。内部结构更为复杂。
三星Galaxy Z Flip4 仅增加了4g重量集成了更大容量的电池,这极大地考验了三星堆叠铰链的设计和内部空间的堆叠利用率。显然,三星以其精确的结构设计使手机更薄,为电池升级奠定了基础。
此外,手机增加了25W超加速充电,15W无线充电和4.5W支持无线反向充电。。
三星Galaxy Z Flip4规格参数如下:
二、外观:修长机身 多角度旋停无折痕
三星Galaxy Z Flip4延续了Z Flip3的设计语言,内屏搭载6.7英寸屏幕,采用三星第二代动态AMOLED材质,分辨率为2640×1080,并支持1-120Hz自适应刷新率。
屏幕纵横比达到22:9,手机显得更加纤细,整机重量只有187克,手不宽不窄。
手机展开后,当屏幕点亮时,从前面几乎没有折痕。只有从侧面的固定角度才能看到轻微的折痕。用手触摸折痕位置会感觉有点凹,但对日常使用没有影响。
三星Galaxy Z Flip4正面采用1000万像素的中前置摄像头,支持83度广角拍摄。
三星Galaxy Z Flip4正面采用1000万像素的中前置摄像头,支持83度广角拍摄。
机身背面有两个后置摄像头,垂直排列在左边。相机模块与机身平齐,下面有单色温度LED闪光灯。
手机相机部分采用亮色玻璃,背板采用康宁Victus 玻璃后盖,雾面AG该工艺形成了经典的色彩对比设计。
三星在手机相机模块旁边Galaxy Z Flip4延续搭载家族式1.9英寸AMOLED副屏,可显示时间、日期、电量等信息,并可定制显示部件和壁纸。
三星Galaxy Z Flip4采用自研铰链设计,中框采用金属材料,屏幕支持多角度旋停。
在折叠状态下,手机尺寸缩小到71.9 x 84.9 x 17.1mm,手机折叠的最薄厚度为15.9mm,这种厚度在许多纵向折叠手机中并不太厚。
手机采用侧指纹识别,位置较高。
三星Galaxy Z Flip4底部配备Type-C接口,与耳机口共用,右侧为扬声器开孔。
三、体验:内外双屏交互: 立起秒变掌PC
——外屏体验
三星Galaxy Z Flip背面有一个1.9英寸的外屏,不仅可以用来显示时间、通知等信息,还可以定制显示的小组件。
可定制外屏的显示壁纸、时钟风格和小组件。
三星Galaxy Z Flip默认情况下,4外屏具有音乐、录音、日历、联系人等快捷功能,无需打开手机即可触摸,使用效率翻倍。
除内置小组件外,我们还可以手动添加个人需要的快速小组件。
当然,下拉通知栏也是必不可少的,三星Galaxy Z Flip4外屏支持快速下拉操作,WiFi有许多常用的状态操作,如连接、静音切换和蓝牙连接,并支持自动切换按钮。
在息屏状态下,双击电源按钮快速调用后置摄像头,无需打开手机即可轻松体验自拍。后置摄像头的自拍效果比前置摄像头好得多。使用背屏查看实时图像,为我们带来更直观的自拍体验。
——旋停体验
1.立式交互模式
三星Galaxy Z Flip4凭借多角度旋转折叠屏的优势,手机有了更多的使用姿势。
当我们需要拍照时,将屏幕折叠90度,启用相机。应用程序将自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可作为取景框,下半部分可作为操作面板。拍照后,我们可以直接查看,下半部分立即变成滑动触摸板。
在立式交互模式下,当我们浏览网页或购物时App手机的下半部分变成了鼠标控制面板,双指滑动拖动鼠标,甚至有长按复制等快速操作。
当我们观看视频时,下面的操作面板变为暂停和上下集切换按钮。
有了这个功能,我们可以像电脑一样控制手机,大大提高了手机控制的多样性和便利性。
2.立式自由拍摄
当时使用手机自拍时,有多角度旋转铰链,可以随时调整屏幕旋转角度,拍摄令人满意的视频和照片。
立式自由拍摄不仅限于内置相机,还限于社交相机App也可以这样操作,特别是在视频聊天中,在使用非折叠手机时,必须手持手机,如果在其他事务中会非常不方便,与三星Galaxy Z Flip四、只需一折,随处可放。
四、性能:台积电4nm骁龙8 GPU性能大突破
三星Galaxy Z Flip4搭载台积电4nm的骁龙8 移动平台,CPU由1个3.19GHz的Cortex-X2 3个2.75GHz的Cortex-A710 4个2.0GHz的Cortex-A510组成,GPU采用Adreno 730。
下一组理论性能测试。
下一组理论性能测试。
1、安兔兔
三星Galaxy Z Flip在安兔兔综合测试中,总分达到970755,其中CPU得分240832,GPU内存得分40675,160079,UX人机得分163069。
总的来说,三星搭载了骁龙888Galaxy Z Flip综合性能提高约34%,其中34%CPU提高15.8%左右,GPU这一代骁龙8增长约65.5% 在图形性能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2、鲁大师
鲁大师综合能力测试总分达到109374,比上一代高35%左右,其中CPU得分352084,GPU500425分,内存7708分,存储163530分。
这一成就处于今天旗舰机的水平。
2011年地震:“3·11大地震及海啸11周年:核辐射仍笼罩 福岛人的生活在哪里?
3、Geekbench 5
接下来是CPU性能测试,三星Galaxy Z Flip4在Geekbench 单核成绩1242,多核成绩3752。
与前代产品相比,单核性能提升约18.3%,多核性能提升约10.4%。总的来说,CPU性能提升不大,骁龙8 芯片主攻GPU性能。
4、GFXBench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GPU的能力。
我们选用GFX Bench常规的六项1080P阿兹特克废墟的测试OpenGL、阿兹特克废墟Vulkan、赛车追逐前三项分别跑出102FPS、104FPS与79FPS的帧率。
经过前三轮测试,手机温度逐渐升高,后三项测试结果实际反映了手机高渲染3D曼哈顿3.1.曼哈顿和霸王龙分别跑出129FPS、171FPS以及301FPS。
各项跑分均达到主流骁龙8 手机水平。
5、Adrobench
存储方面,我们使用Adrobench三星测试Galaxy Z Flip4的顺序读取率为1871.33MB/s,顺序写入速率为1257.71MB/s,323.93MB/s,269.34MB/s。
三星可见Galaxy Z Flip4的顺序写入速度更强,符合要求UFS3.1的存储标准,在旗舰水平。
五、游戏:可以玩各种热门网游
在室温为27度的办公环境下,我们使用流行的三款游戏《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和《原神》进行游戏测试。
1、王者荣耀
《王者荣耀》手游开启了极限画质 在最高帧率下,由于三星Galaxy Z Flip4只适合60帧模式,游戏持续近15分钟,平均帧率保持在59.7FPS,整个游戏的帧率几乎没有波动,对于低负载游戏来说是完美流畅的。
接下来,进行温度测试。机正面最高温度40.9摄氏度,背面最高温度39.8摄氏度,整体发热不高。在室温近27度的环境下,这种温度不是特别热。
2、和平精英
我们选择和平精英手游HDR高清画质 经过近25分钟的测试,前期游戏帧率非常稳定,可以稳定在60FPS,经过13分23秒的游戏,由于激发了手机的温控策略,帧率降到了50FPS,维持了近2分钟,15分49秒后恢复60分FPS。
在温度方面,在25分钟的游戏测试中,手机正面的最高温度达到45.2摄氏度,背面的最高温度达到44摄氏度。整个游戏都会感觉很热。
在温度方面,在25分钟的游戏测试中,手机正面的最高温度达到45.2摄氏度,背面的最高温度达到44摄氏度。整个游戏都会感觉很热。
对于这款屏幕手机来说,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设计,无法提供足够的散热空间 容易导致热量堆叠,很难与传统的直板手机相提并论,所有手机在游戏时的发热会更加明显。
{n}{n}
3、原神
{n}{n}
接下来是《原神》手游测试,开启最高画质+60帧模式,游戏前2分钟左右帧率较为稳定,到了2分35秒左右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降频,而到3分37秒后,游戏帧率开始忽上忽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