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狂人”紫光集团大败局

智聪说说网
智聪说说网
智聪说说网
43262
文章
0
评论
2023-01-3112:28:15 评论 11

  紫光,这家起步于清华的巨头,似乎是命运的羁绊,与年初破产重组的北大方正“一唱一和”。

  但令人深省的是:两家头顶清北光环、价值千亿的校企,为什么都钟情于资本运作,最终让自己走到了资不抵债的境地?

  10日,在“打工人”工作收尾的周五,历时多月负债累累的紫光集团战略重组也取得了最新进展。国资背景的智路资产和建广资产组成的智路建广联合体,将负责解决紫光集团上千亿债务问题。

  自此,“并购狂人”赵伟国和他的紫光帝国传奇落下帷幕。

  图片来源:紫光官网

  半导体市场上通过外延并购手段成为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之一的案例不少,如韦尔股份收购豪威科技一跃成为CIS巨头,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打造功率半导体帝国,北京君正间接收购ISSI跃进车规存储市场。

  如无意外,“天之骄子”的紫光本该站在舞台灯中央,而今,一切如梦幻泡影。

  紫光的发展之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88-2013年)属于校企中的“天之骄子”,有过高光也经历低谷;第二阶段(2013-2021年)则通过混改后走上资本运作的并购之路,“饥不择食”终究“消化不良”。

  1、第一阶段(1988-2013年)——出身象牙塔,“天之骄子”的变革之行

  1988年,为适应改革开放市场化改革需求,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紫光前身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成立。背靠清华大学这所国内顶级学府的优质人才及科研资源,早期的紫光发展顺风顺水,这阶段紫光先后推出的电脑、U盘、MP3等都是全国知名的科技产品,1999年清华紫光上市,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2000年清华紫光股一度成为中国股市百元股王。

  后续在2002年紫光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业务,专注信息产业方向,曾与联想等科技企业名列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

  2006年以后,由于紫光自身产品线过于分散,品牌定位不够明晰,未能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标杆产品,导致旗下电脑、MP3等产品都逐渐走向下坡路。2008年亚金融危机来袭,紫光进一步陷入经营困境,求变之下2009年引入了赵伟国等外部管理团队,2010年再度开启混合所有制变革,几年后的紫光从此在赵伟国带领下走向大众熟知的并购之路。

  总的来讲,出身象牙塔的紫光在这一时期没有贪图安逸,无论经历高光低谷,其勇于变革的基因一直引领着前进的步伐。

  资料来源:芯八哥整理

  2、第二阶段(2013-2021年)——混改求变,“并购狂魔”的狂奔之路

  这一阶段,善于资本运作的赵伟国抓住清华大学混合所有制试点改革机遇,通过自己健坤集团持股光集团49%股份,紫光集团步入资本运作时代,象牙塔少年走向了“买买买”的征途。

买赞自助下单平台便宜(qq空间赞自助下单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到2020年短短7年时间里,紫光集团斥巨资收购20多家公司,且多为不同类型的芯片公司。

  2013年以162亿元从美股私有化两家芯片厂家展讯、锐迪科;2015年斥资25亿美元收购新华三51%的股权;2018年以超过170亿元收购法国芯片连接器厂商立联信。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曾表示: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投资3000亿元人民币,打造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商。此时,紫光集团更是提出拟以230亿美元收购镁光科技、拿下台积电等豪言,经过一系列成功和失败的并购后,赵伟国和紫光也被媒体冠以“并购狂人”的称号。

  不幸的是,2013年来,数十宗并购快速扩张和多元化发展所要求的现金流巨大,而紫光集团并购整合运营效能有限,继而债务融资重重叠叠,终于导致债务违约而进入破产重整。

  背弃清华强大的科研能力,剑走偏锋玩起了资本游戏,大肆举债、融资并购的确让紫光集团体量迅速扩张,然而忽略自身实际,企图依靠“买买买”做大做强最终是“水中月、镜中花”。

  事实上,在紫光走上资本运作之路中,赵伟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被业内誉为“并购狂人”的赵伟国来自偏远的农村,出身清华通信专业,毕业即进入校办企业紫光集团工作,2004年一度离开紫光投身房地产而暴富,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进入房地产产业就像抢钱一样”,短短几年财富从100万增至45亿元,在房地产领域的成功让赵伟国尝到了资本运作的“甜蜜”。

  2009年,“二进宫”的赵伟国被聘为紫光集团总经理,通过一系列股权运作健坤投资成为紫光集团第二大股东——占股49%,此后,赵伟国企图复制在房地产领域的成功,再次挥举资本大旗开启快速并购扩张之路。

  紫光集团股权结构及股东情况 资料来源:同花顺

  我们都知道,因为在半导体行业内,投资和回报比例是不稳定的,更不稳定的是时间。自2013年以来,由于紫光集团长时间的大量投入,资金回笼缓慢,现金流流动不畅,导致集团债务及赤字不断增加,最终导致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赵伟国及紫光集团的部分投资版图 资料来源:同花顺

  在赵伟国时代,紫光集团激进的并购可以说是现阶段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结合近期联想因研发被骂上热搜的事件,国内对于集成电路国产替代的“急切”程度可见一斑。

  与常规产业不同的是,集成电路作为现在制造业的明珠产业,技术和产业突破不是一朝一夕,靠“买买买”也实现不了突破,我们需要摒弃“浮躁”,踏踏实实走科研创新之路。

  这条路上,海思证明了是可行的,但是我们需要更多的海思,而非“拼装式”的企业。

  战士最高荣誉是死于战场,并购狂人最终宿命止于并购。

  在债务危机敞口暴露前夕的2018年,赵伟国曾公开表示,“要小心管理自己的野心和运气。”

  但令人深省的是:包括紫光在内的国内大部分的企业,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并购狂人”紫光集团大败局

智聪说说网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01-3112:28: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icongwang.com/99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