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姜菁玲
3月15日,央视3·晚会拉开序幕,人脸识别成为首当其冲的话题。
央视报道称,部分商家在线下门店安装的人脸识别设备,未经用户同意,可以提前通知用户并获取大量人脸信息。
通过人脸识别,商家可以快速获得用户的年龄、性别、面部特征甚至情绪状态,并在自己的店铺运营中标记人脸信息。
根据报告,上海科勒店上方的普通摄像头设备实际上具有人脸识别功能。一旦顾客进入科勒门店,人脸信息就会被捕捉并打上编号,这个顾客在这家店的各种信息都有可能被商家添加在人脸信息后,同步给所有科勒门店。下次顾客再进科勒店,科勒卫浴就知道去哪里几次了。
用户处于完全不知情的状态,包括收集和处理人脸信息。
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上海科勒使用的人脸识别设备标有万店掌字样。该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摄像头遍布科勒全国数千家门店。收集到的信息可用于提供人脸互动营销解决方案。根据其官方网站,除科勒外,江苏大剧院还使用此类设备,名创优品、戴尔、人民大药店,MaxMara、波司登、喜茶、小米有品、老凤祥、学大教育、来伊份等均为其客户,其产品解决方案涵盖快速消费品、IT、医药、服装等行业。
此外,上海悠络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还提供此类设备。该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这种人脸识别设备没有感知和验证,也就是说,用户可以独立收集人脸信息,而无需知情和同意,也无需故意面对相机。
此外,广州雅量科技有限公司和瑞威信息技术公司也提供此类设备。雅量公司的工作人员展示,工作人员可以随意远程看到安装该设备的一家超市中的进出顾客人脸信息,商家还能够在该人脸信息上添加备注信息,甚至还可以选择把同行、职业打假人、记者等特殊人士加入黑名单。在港汇恒隆MaxMara,央视记者还发现了瑞为无意抓取人脸信息的设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应经个人信息主体授权批准。《民法典》第1035条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经自然人或其监护人同意。
全网低价下单自助平台快手,qq免费十万赞免费领取 - 快手点赞免费100个赞
自成熟以来,人脸识别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购物时可以刷脸支付,火车时可以刷脸进站,使用智能手机时可以刷脸解码。
正是越来越流行的人脸识别设备和越来越普通的人脸识别应用场景让很多人觉得刷脸是一种非常可靠、方便、安全的方式,甚至比设置密码更方便。事实上,一些企业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偷走了我们的脸。由于用户无法更改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和隐私安全。
上述公司的工作人员提到,类似摄像头的数量基数非常大,预计将有数百万台,只有一家公司获得了超过1亿台的人脸数据。
这些独特的人脸数据,包括我们的个人信息,可以影响个人支付密码、火车交通等重要场景,不仅由与个人无关的第三方公司掌握,还用于创建人脸识别营销计划。
事实上,人脸识别收集的数据除了忽视用户的知情权外,还面临着是否被滥用的折磨。今年10月,一项2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其中,在交通安检、实名登记、开户、支付转账、门禁考勤等场景中存在突出的强制使用问题。
此外,由于人脸信息的独特性,它是每个人的独特标志。界面新闻在《人脸识别泛滥》中,谁有权拿走你的人脸数据?》文章中提到,收集到的人脸信息仍面临泄露的风险。
除了大公司加密人脸信息的技术能力外,一般技术的中小企业通常通过开源平台直接收集和存储原始面部信息。这样,信息泄露的风险就特别大。不仅存储在技术层面照片的数据库有攻击的风险,而且分子可以在非技术层面接触数据库、复制信息、出售利润等。
今年2月,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裁决显示,自2018年7月以来,浙江绍兴一名名名叫张福的大学毕业生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了2000万条公民身份信息,然后用软件制作了3张照片D头像,在发时,至少注册了547个通过人脸识别的实名支付宝账户。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技术,应用于创造更好的生活,提高人们享受服务的效率,但在一些非法企业或个人手中,它已成为窃取和滥用个人信息的工具。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寻找商机,但不能在消费者没有知情权的情况下随意收集和滥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