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好奇心是每个用户打开和使用某个产品或功能的主要心理驱动力。人们的心理总是在不经意间影响他们的行为。那么,通过好奇心的特点,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呢?本文总结了好奇心的特点,并讨论了它给我们的设计带来的一些启示。
今天,我刷了刷手机,看到张每年 500 万买断运营权,心想这个同学是谁?每年 500 万都不要?我能做到!于是我点进去看看八卦,噢,是最近现象级爆红的博主,超 1500 万粉丝……然后,在为微博贡献了流量和消费时间后,我回忆起为什么我刚才点进去。想想这可能就是好奇心。
人们的心理总是在不经意间影响行为。今天,我想谈谈好奇心和好奇心能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什么启发。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在新的外部条件下遇到新事物或提问的心理倾向。这解释了什么是好奇心,但还没有解释为什么人们好奇。
心理学家 George Loewenstein 用信息差理论解释好奇心:当我们感到知识空缺时,我们就会变得好奇。知识空缺会让人感到被剥夺。为了消除剥夺感,我们想找到丢失的信息。
举个老产品 QQ 空间示例:非黄钻用户正在观看 QQ 空间「我的访客」时,能看到「被挡访客」但是没有具体的访客。要想看到被挡访客是谁,就得乖乖充值当黄钻。用户内心 OS:没看到还好。现在看到被挡的访客不知道是谁。我真的很好奇谁想关心我。……
这种设计似乎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它实际上利用好奇心刺激用户打开黄色钻石会员。因为这个被挡访客的信息和你有关,你会想了解更多。这时,你知道的(有多少被挡访客)和你想知道的(哪些访客)之间存在信息缺口,导致好奇心。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尽可能让所呈现的信息与用户直接相关。与用户的关系越强,好奇心就越有效。如果用户非常重视这个信息,他们会心痒痒。黄钻会员是开还是不开?这种设计自然比直接向用户介绍开黄钻的特权更有吸引力。
有些人善于调动别人的好奇心,比如早期 UC 浏览器的信息充斥着各种震惊:震惊!着名 LOL 玩家和 DOTA 玩家互斥对方不是男人,现场数万人围观,场面一度很混乱!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会兴奋地点进去吃瓜,然后发现周杰伦和林俊杰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了《什么男人》。看完之后骂标题,下次还是会被这些标题吸引。
最近花了一周时间刷《进攻巨人》。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很好奇这些巨人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如何打败这些开放的巨人的,兵长是如此无敌!于是废宿忘食地刷完动画,意犹未尽。听说漫画已经结束了,结局很糟糕,我想看看哪里可以腐烂,所以我只是刷了漫画。
我们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好奇心。事实上,这可能不会责怪我们。好奇心害怕刻在人类身上 DNA 了!既然我们知道什么是好奇心,那么在设计中使用好奇心的场景是什么呢?
先问一个小问题。如果你想卖你的书,你会怎么做?
你可能会向别人介绍这本书有多精辟,作者有多出名,包装有多好,但这些信息可能不会吸引他购买。你或许能尝试一下先把这本书借给他看看,当他看到精彩的时候,把书拿过来并对他说,既然你这么感兴趣,那这本书卖你吧。这种方法是通过创造好奇心来激发用户的购买动机(尽管它可能被击中)。
以知乎为例,知乎有大量的知识支付内容,用户可以打开会员查看,用户可以在浏览支付内容时看到前一部分。如果你想看到更多的后续内容,知乎会告诉用户:请先打开会员。
虽然该功能的设计师最初的想法可能不是基于调动用户的好奇心,但用户可以在付费之前大致了解内容,但也可以减少购买后对内容的不满,导致纠纷。但毫无疑问,这种展示部分内容的设计方法总是让人们期待后续内容(尤其是小说)的付费,让不富裕的人更糟。
ks业务免费自助下单平台,ks业务僵尸粉 - qq名片赞在线自助下单网站
这种设计方法特别普遍,不同类型的产品逻辑相似。例如,阅读产品允许用户阅读部分章节,兴趣刚刚被调动……对不起,请为后续章节付费或打开会员,有时用户会感到不快,但为了继续阅读或选择付费。
视频产品允许用户在看电影或电视剧前几分钟观看电影。刚看完片头,正片一开始就让用户付费。当然,这些付费类型,当然还是需要基于内容本身的优质性,内容质量不行,谁还愿意付费?
过去,视频平台的先进点播受到了严重的责骂。用户继续在开放会员的基础上付费,以解锁更多的系列。后来,主要网站取消了先进的点播。观众有这样的观看体验:每当故事高潮结束时,我们必须等待下周宣布,所以有时当我们遇到精彩的系列时,用户总是开玩笑说,提前点播,我立即付费!这里不评判提前点播的行为,但内容引起的好奇心确实会让用户有很强的付费冲动。
Apple 每年的新闻发布会邀请函也是如此,在新闻发布会前,Apple 与今年产品特点相关的邀请将提前发布,以吸引许多分析师和媒体的猜测和好奇心,从而创造热门话题(尽管每个产品近年来都提前曝光)。
近年来,盲盒非常受欢迎,好奇心是人们沉迷于盲盒的因素之一。在打开盲盒之前,人们会期待我会抽什么?我会画隐藏的钱吗?这种未知有效地激发了用户的好奇心,许多用户只是享受打开盲盒的那一刻。
通过展示一些信息,这些设计方法使用户对未知部分更加好奇。当然,产品也可以直接要求用户在付费后观看所有内容而不向用户显示此信息,但如果好奇心驱使人们了解更多,用户转换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改进!
好奇心有很多特点,比如用户户会对与自己强烈相关的内容感到好奇(QQ 空间的例子),用户会有消遣性好奇(看八卦、看动漫、看视频的例子),用户会有知识性好奇(读书的例子),用户会对兴趣领域的内容好奇(Apple、例如盲盒)等。好奇心不能脱离这些因素。基于这些因素,好奇心可以发挥更强的作用。而且这些内容没有好奇心设计,容易缺乏吸引力。
我们需要探索自己产品的用户特征,探索哪些内容能引起用户的好奇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用户都喜欢好奇心的设计。前面的信息差理论提到了被剥夺感,这对用户来说并不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就像他们周围有人说的一半:我想偷偷告诉你一些事情。嘿,算了吧….是不是也让你抓狂?因此需要合理使用。
好奇心被广泛使用,但好奇心背后隐藏的东西必须让用户觉得物有所值。如果做不到,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用户可能不再信任你的产品。
盲盒之火使外卖添加了盲盒元素。这样,外卖吃什么也成为一种随机性。用户不用担心中午吃什么,也不用担心选择。一些用户愿意为这种未知付费。然而,用户付款后可能不满意。当他们在外卖平台上看到盲盒外卖时,评论中有很多不好的评论。用户觉得自己花了这么多钱,甚至吃不饱。
高超的故事讲述者总是善于创造未知感,电影、小说、漫画中的伏笔或悬念总是令人期待和好奇。设计师擅长使混乱和复杂的东西清晰和可用,但有时会在设计中创造一些谜题,以调动用户的好奇心,并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了解人类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如果你想让某人好奇,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不知道。
参考书:《心跳:情感交互设计指南》 Stephen P.Anderson
本文由 @热风 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