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这个朝代,用两个字命名是违法的?

智聪说说网
智聪说说网
智聪说说网
43262
文章
0
评论
2023-03-0906:28:35 评论 10

中国人的名字,其实有很多有趣的现象。例如,在过去的300年里,东汉、三国和西晋有很多单词(即一个单词)。众所周知的人,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夏侯敦、司马懿、关羽、张辽、周瑜,有一个字和两个字;但名字都是一个字。当然,偶尔也会有两个字的名字,比如黄承彦、戏志才,但毕竟是少数。

为什么当时的人喜欢用单词取名?这个问题简单复杂。

先说明古人有姓,有名,有字。名字和名字不一样。但我们现在的口语,都叫名字,这其实只相当于古人的名字。为了方便起见,我用名字来指代古人的名字。

接下来说单字名,先说简单。西汉元初二年(公元二年),汉平帝下了改名诏书,这是这样写的:皇帝二名,通过器物,今更名,适合古制。汉平帝原名刘箕子,这个名字用了两个字,簸箕就是簸箕。所以叫皇帝二名,通过器物。汉平帝改名刘曹。曹是幸福的意思。诏书说,改成这个词符合古代制度。

当时,朝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王莽手中。因此,汉平帝下诏改名,其实这就是王莽的意思。据《汉书·据《匈奴传》记载,汉平帝改名前后,王莽还颁布了一项法令:中国不得有两名。汉代人取名,不能用两个字,只能用单词。后来,不仅汉人改了,匈奴人也把名字改成了单词。

王莽:用二字名非法

当时名字用两个字,不仅违法,还会被嘲笑。史书记载中国嘲笑两个名字是嘲笑两个名字。王莽有个孙子叫王会宗,也在这波改名浪潮中,改名为王宗。后来王莽篡位称帝,建立了新朝,王宗整天想当皇帝,阴谋败露.。作为惩罚,王莽将王宗的单名宗恢复为会宗。可见,使用二字名不仅法律不允许,而且是一种侮辱。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突然意识到,哦,事实证明,在接下来的300年里,每个人都喜欢为王莽。但正如我前面所说,单名简单复杂。简单地说,那复杂呢?

先说王莽。众所周知,王莽建立的新朝终于被推翻了。后来刘秀建立东汉,王莽被定性为奸臣篡位,王莽的法律制度全部废除,改名令肯定废除。王莽还改变了官名和地名,对后人影响不大。而且从西汉末王莽执政到最后新朝被推翻,只影响了两代人20多年。

因此,王莽改名令是合理的,不们在未来300年取名的规则。因此,这背后有更复杂的原因。

从儒家经典《春秋》开始。你可能没看过这本书,但你一定听说过它是中国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据说孔子修改了目前的版本。

孔子:对不起大家,也不知道有那么多专家闲操萝卜轻操心。……

《春秋》记载了一件事,原文是这么说的: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运。鲁定公六年来,鲁国大夫季孙斯、仲孙忌率军包围运城。听起来和几百年后人们的名字用一两个字无关。

但问题是,仲孙忌的全名叫仲孙何忌,《春秋》记载此事时,少写了一个何字。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可能抄书少抄一个字,也可能是为了省竹简,写的时候简写名字。

结果,这一疑似笔误被一群从事研究的人盯上了。他们认为儒家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唯一亲自写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孔圣人的微言大义。这些研究人员的任务是找出这些微言大义。

当时有三部解释《春秋》的作品,分别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表达了对这个仲孙何忌写成仲孙忌的看法:这个仲孙何忌也很容易被称为仲孙忌?化二名。二、非礼也。春秋时》中,还有魏曼多的名字写成魏多,《公羊传》也大发感慨:这晋魏曼多也,易为晋魏多?化二名,二名,非礼也。”

总之,在《公羊传》的作者眼里,《春秋》把二字名写成单字名,就是觉得二字名非礼,不符合礼法。但是名字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和礼法有什么关系?

ctf:带火网络安全圈的《亲爱的,爱》CTF 但是为什么圈内人吐槽呢?

在《公羊传》中,名字也成了圣人的微言大义

这与古人名字的禁忌有关。《礼记》也是儒家六经之一,在其《曲礼》中说了一句话,叫二名不偏。偏是偏的偏。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是字面上说,如果一个人的名字有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的禁忌就不能禁忌,也就是说,你不能只禁忌一个字,而是禁忌两个字。

另一种解释是,这个偏字是通假字。二名不偏忌,其实是二名不忌讳,也就是说,如果名字有两个字,就避讳一个,而不是两个都避讳。

不管这两种解释中哪一种更接近原意。然而,《公羊传》的作者支持第一种解释,也就是说,如果名字有两个字,两个字都应该避免。东汉时期,著名的公羊学者,也就是研究《公羊传》的学者何休,说:二字名是难忌,一字名是难忌。也就是说,名字用一个字,容易避讳;如果用两个字,两个字都要避讳,很麻烦。

一旦名字和礼法混在一起,就麻烦了。特别是秦汉以来,皇帝一家占主导地位,皇权越来越强。为了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相关礼仪越来越严格。臣民应避免汉代皇帝的名字。如果你翻看古代注释的《汉书》和《后汉书》,你可以看到注释会告诉你皇帝的名字是什么,在具体禁忌时使用哪个词。

比如汉朝开国皇帝姓刘,邦字要避讳。说邦的时候,不能用邦,要用另一个词国。汉初宰相的职位叫相国,其实以前这个叫相邦,因为汉代避讳,所以改名相国。

在汉代,儒家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公羊传》属于今文经学,原本是学术派,他对名字和禁忌的看法,也只是一家之言。但是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他想加强皇权,因为今文经学,尤其是《公羊传》的理论,可以为他的皇权专制提供理论支持,所以汉武帝特别推崇今文经学,废百家,独尊儒术。尤其是,汉武帝在中央政府设立了今文经学的博士,这些博士有议政的权力。因此,今文经学成为西汉的官方意识形态。当时,今文经学有很大的影响力。绝大多数学者都在研究今文经学;研究今文经学可以进一步走仕途。就连西汉中后期的几位宰相也是今文经学的专家。

汉武帝:我好像听到有人在黑我

著名的董仲舒是推动西汉皇帝独尊本文经学的关键人物,他研究《公羊传》。《公羊传》一家之言,逐渐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很有可能,二名不偏二名不礼的观点,就是在这个时候,逐渐得到了官方和民间知识分子的认可。

我举三个例子。西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后,按照制度,臣民要避开他的名字。朝廷规定,弗这个词只是禁忌。看来这其实符合二名不忌讳的原则,就是两个字忌讳一个。但汉魏时期的张晏认为,其实是刘弗陵改名为刘弗,所以只用单字名,不用二字名,大家都很方便避开。按照张晏的说法,汉昭帝遵循二名不偏、二名不礼的原则。

董仲舒:我没有,我不是。……你没瞎说!

汉昭帝的例子有争议,让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位皇帝。汉宣帝刘病继位,改名为刘询,也改名为二字名。后来,正如一开始所说,汉平帝刘箕子改名为刘曹,也改名为二字名。

汉平帝改名的时候,特别说以前的簸箕是两个字的名字,用的字还是大家平时用的器物,让人避讳很不方便,所以改成了单字的名字,很偏,大家一般都用不到。所以诏书说这是适合古制。根据今文学家的解释,这种古制是《礼记》中的二名不偏和《公羊传》中的二名不礼。

因此,在王莽执政之前,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控制话语权的知识分子,他们实际上都同意语权的知识分子。也许当时单词名在社会上已经流行起来了。然而,朝廷没有明确的规定,学术界也没有完全的结论,所以你使用双名,没有人关心你。

后来王莽推行改名令,明文规定用单字名,只不过对这个趋势推了一把。因此,不是因为王莽的改名令,人们才开始使用单名;而是因为有了改名令,它已经流行起来的单名比以前更受欢迎。

因此,虽然王莽的统治时间不长,许多法律法规后来被废除,但单名的习俗并没有废除。相反,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受过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谈论礼仪和法律,这个概念越来越受欢迎。虽然今文经学在东汉逐渐衰落,古文经学逐渐兴起,但并没有再次改变人们的观念。因此,单字名在东汉、三国、西晋都很流行;因为没有明确禁止,所以也有人有双字名,但数量很少。

王羲之:为什么我能成为书法家?因为别人改名的时候,我在养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二:在这个朝代,用两个字命名是违法的?

智聪说说网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03-0906:28:3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icongwang.com/108812.html